字典/DICTIONARY/DICTIONNAIRE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都市的極大化利用


    一座城市不能無限擴張。隨著都市的人口成長,所謂的"都市"邊界也不斷延伸,但一座城市的基礎建設所能提供的範圍有一定面積,都市中兩點間過遠的距離也會使得居民對自己生活的"城市"認同與想像(包括其多大與長什麼樣子)。因此面對不斷成長的人口壓力,較佳的處理方式應為:將都市中原有空間再整理,提高空間的密度與使用率,藉由多重機能的複合使用度更能有效的使用空間,同時保有地域性的特色、保留更多生態與綠地,讓景色更具多樣性甚至是隔絕疾病的傳染。


    現今利用"短期居住"-所謂的貧窮旅行與"其他空間機能"的複合實現這樣的概念,就不用為了蓋多一棟旅舍而少一塊綠地。選擇短期居住的原因,一是旅社在淡季時常會有空房,就另一種角度來看就是空間的閒置與浪費;二是旅遊型態的改變,從以往得跟團旅行轉變為自助旅行,相較於沿途住豪華飯店,情願將時間金錢花在探索城市與體驗生活。而旅行中在住的花費比例也逐漸降低。

    在台灣的都市生活中,有三項相當具有潛力的運作形態可實現,第一種為都市中的亮點,因24小時營業的商店普及,可作為臨時的休憩處,如便利商店、KTV、加油站、漫畫店;第二種為非此機能用途的空白時間與空間,如公家機關的下班時間、晚上的陽廟、學校的長假、晚上的停車場等,可作為兼具有短期居住價值的空間;第三種為原本的住宿空間因人口搬遷而空出的房間,如民宿、沙發衝浪、家族更迭而荒廢的祠堂、少子化下的小學等。

    台北市擁有吸引人潮的能量,其人口、文化密度夠大,且作為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及房價炒作的結果,土地珍貴到不得不作多重機能的複合以及重新整理被浪費與閒置的空間,而萬華區擁有深厚的歷史與年輕的流行文化;現以行經萬華的18號公車作為起點,除了以公車路線為出發點市因為公車行經路線和社區的關係較緊密,可視為都市中的脈絡外,此區內另一條公車行經道路已有捷運作為輔助,因此在這條路中尋找可能再被複合使用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